首页版权资讯 • 资讯正文
2013年话版权:新年绘出新蓝图
2013-01-17 国家版权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版权工作坚持政策创新,亮点频现,六大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新的一年到来,各地版权管理部门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总结过去,积极推进版权重点工作。从软件正版化的持续进行,到以整治网络侵权为重点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从版权宣传培训,到以作品登记为重点的版权公共服务——从各地版权管理部门的新年计划中可以看出,每一步工作无不着眼于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全力推动版权工作向新的目标迈进。

  软件正版化:既向前走也回头看

  自2010年10月以来,全国政府机关和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各地方版权局在国家版权工作整体形势向好、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不断加强版权保护和管理能力,在巩固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的同时,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国家版权局了解到,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仍然是2013年的工作重点,各地将推进市、县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注重“回头看”,及时对已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部门进行复查验收,防止反弹。

  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能动性

  全国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已于去年6月完成,为市、县级政府机关的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各地希望调动地方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陕西省版权局版权处处长沙庆超告诉记者,陕西省一直在积极推进市县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确保在国务院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的能动性,努力做好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安徽省已经完成省、市两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机关的软件正版化工作,确保今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下一步,安徽省将通过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强化培训指导,通过走进企业开展督查,约谈企业负责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推进工作;另外,还要求各市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为目标任务,年内完成整改工作。

  横向延伸扩大软件正版化整改范围

  各地在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时,也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将软件正版化工作横向延伸,部分省(区、市)已将党委、人大、政协等机关列入今年整改范围。记者从河南省版权局获悉,河南省2013年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等机关的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事业单位及省属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实施软件正版化。据预计,河南省今年8月底前将完成省级党委、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民主党派等机关以及省属国有企业的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10月底前,将完成市、县(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检察院、法院、民主党派等机关的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

  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据了解,山东省版权局已经完成全省三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因此今年山东省将重点抓好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回头看”工作。山东省已明确将重点抓好各级各部门软件正版化档案建设、经费保障、专业人员配置等方面工作,真正把软件正版化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和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确保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不反复、不断档、不缺位,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已专门规划了未来5年的版权工作思路,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将对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落实年度报告制度。定期组织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相关培训、检查验收、评比表彰,使企业软件正版化率大幅提升。海南省版权局负责人也表示将在推进市县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的同时,做好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的复查和巩固。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数字化时代的重点目标

  随着网络越来越成为文字、音乐和影视作品传播的主要载体,政府打击盗版保护版权的主战场也逐渐转向网络。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各地版权局的2013年工作计划中了解到,开展网络侵权盗版的监管和打击已经成为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工作的重点。

  打击网络侵权仍用重拳

  已经连续开展了八次的“剑网行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新的一年里,各地版权局依旧厉兵秣马,打算在第九次“剑网行动”中,早计划、早部署、早协调。甘肃省版权局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先做到认真总结,发现在去年的专项行动中,存在投入人员不足,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他们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中会着力克服这些不足。浙江省版权局在2012年结合“剑网行动”和“双打”行动,对网上侵权盗版的打击取得了实效,他们还主动出面促成了版权方与经营者的合作与谅解。今年,浙江继续将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两个领域的打击侵权盗版工作作为重点。在抓好专项行动的同时,积累对现有重点网站主动监管的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依法查处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指导全省版权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网络日常监管将更为主动

  湖南省版权局提出,在版权执法中,一是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对主要音频、视频分享网站的主动监管,建立侵权盗版诫勉谈话制度和侵权盗版行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侵权盗版行为。二是重点开展专项行动。针对网络、软件和数字作品侵权行为,继续利用好“双打”专项行动和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两个平台,加强对新兴、重点文化科技领域的版权保护工作。安徽省版权局给新一年的工作制定了“抓源头、清市场、打网络、查办大案要案”的总体思路,其中,针对网络侵权盗版更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主动监管,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技术水平。

  用大案要案震慑网络侵权犯罪

  辽宁省版权局版权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对辽宁版权工作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因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将于9月在辽宁举办。除了为全运会做好版权登记、受理举报和咨询等服务工作外,还要在强化监管方面下工夫,与公安、通信管理、互联网宣传等部门建立执法联动机制,组织协调沈阳、大连等十二运主赛场与分赛场版权部门,建立信息快速沟通机制,以十二运会歌、会徽、吉祥物、赛馆建筑设计、演出表演为重要作品,及时收集十二运版权案件线索,对重大案件查处实行全程跟踪和重点督办,从严、从快打击各类十二运版权违法活动,确保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发生的侵权盗版案件得到快速有效处理。

  记者在与各地版权工作负责人交流中发现,网络上的版权保护既是各地版权管理部门遇到的新题,也是一个难题,因为网络的无国界性、即时性、信息海量等特点,在网上搜集证据和执法的难度都很大,需要不同部门、地域之间配合,线上线下联动才能深挖盗版链条,这其中需要各地版权部门严密监控,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确保权利人的利益不被侵害。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重保护更促发展

  近年来,各地版权管理部门认识到,在维护好权利人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利人在经济上的收益得到保障,帮助权利人的作品以多种方式更广泛地传播,以此来增加权利人的经济收益。《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部分省(区、市)版权局了解到,各地在制订2013年工作计划时把紧紧围绕做好版权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服务权利人——做好版权登记

  重庆市版权局计划在2013年成立重庆市版权协会,集合专家学者、权利人、出版者、运营商、使用者等群策群力,提升重庆市音乐、图书、音像、软件作品、互联网等版权相关产业的保护水平,维护作品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重庆还计划着力打造綦江版画、重庆黄桷坪艺术园区版权兴业基地,发挥基地在版权保护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版权服务促进綦江版画、梁平竹帘画、荣昌夏布折扇陶器的发展。湖南省版权局要把服务发展作为全部版权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实行作品免费登记制度,力争在登记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优化登记流程,严格形式审查,缩短办证周期,鼓励广大著作权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开展作品登记分类研究,推动作品传播使用,为文化和科技发展提供数据资源。

  辽宁省版权局则要配合第十二届全运会,设立“辽宁省版权局十二运版权工作服务站”,做好对有关十二运作品的版权法律咨询、受理投诉举报、使用授权、调解纠纷等版权服务。

  助力权利人——推动出版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各地版权局表示,在做好版权保护的前提下,2013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提升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质量,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疆作为我国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的一个省区,在对外交流上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新疆版权局提出,要扩大出版对外交流,提升新疆文化影响力、彰显新疆地域文化魅力,一要充分利用好新疆的地缘优势,利用好新疆各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生活习俗近似、生活习惯相近的优势,把新疆的优秀出版物通过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在周边国家设立出版机构等渠道输出,落实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的合作项目,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二是积极谋划出版交流活动,依托2013年伊斯坦布尔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4月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丝绸之路书展”等平台,组织区内出版机构积极参展。

  浙江省版权局希望2013年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新成绩,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年度规划,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省内出版界走出去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浙江出版翻译人才库建设。组团参加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版贸盛会,争取在境外举办“浙江版权贸易图书展”。

Copyright © 2000-2017 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88544789 400-655-018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552号 京ICP证010539号 京ICP备090990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