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佛教协会承办的“第一期全国佛教古籍保护管理研修班”在北京灵光寺开班,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向红,国家宗教事务局业务一司司长王健,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等出席开班式并分别讲话,来自中国佛教协会、地方佛教协会、佛教院校及各大寺庙等47家单位的60余位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为期5天,是首次以佛教古籍保护管理为主题的全国性研修活动,旨在共同推进佛教界古籍保护工作、培养佛教界古籍保护人才,对加强佛教古籍的保护、研究、传承、弘扬,促进佛教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韩永进表示,佛教文化历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它的传播,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带一路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佛教典籍所承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人类文明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好、传承好佛教珍贵典籍,是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佛教文献研究专家李际宁、林世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等专家为学员授课,并举办“佛教古籍保护与利用”专题研讨会。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佛教界古籍收藏单位负责人对于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整理保护方法的了解。今后,还将在管理班的基础上,陆续开展古籍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在佛学院中设立古籍保护技术课程,培养出一批佛教界自己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推动佛教古籍保护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2015年4月,在中央领导及文化部、财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入藏三件国宝级早期雕版印刷品,并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2015年,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有力推进下,西藏藏文古籍收藏量大的著名寺庙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2015年11月,在由文化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特别提出,希望在佛教界中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让佛教界自己护法,修复古籍、保护古籍、传承佛法。
目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宗教典籍整理抢修”都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为佛教界古籍存藏单位负责人今后在各自的寺庙中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寺庙参与到古籍保护中来,共同推进佛教古籍保护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