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动态 • 资讯正文
美国作家桑顿受邀成北师大驻校作家
2014-04-11 中国新闻网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青年驻校作家桑顿入校仪式暨“如何认识并讲述中国:中美青年作家对谈会”在北京举行。著名作家莫言现身为驻校作家桑顿颁发聘书,并表示高兴与祝贺。在他看来,此举或可视作国际写作中心对文化建设作出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担任主席。宗旨在于将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等功能融为一体,旨在推动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

  桑顿:在中国的一段经历让我想要当作家

  在当天举行的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著名作家莫言等对桑顿的加入表示欢迎,并为之颁发聘书,期待其在驻校期间能够以独特的笔触、视角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学生代表亦为桑顿献上鲜花。

  桑顿对能够成为北师大的驻校作家感到十分荣幸,并表达对莫言以及相关的领导、师友的感谢之情。桑顿回忆,自己第一次来中国是在8年以前,“当时是打网球,与中国少年网球队对打。那会儿没想到要写什么,但正是在中国的这段经历,让我萌生想要当一名作家的想法。”

  后来,回到美国的桑顿试图将这段经历讲给同学听。但他发现,这个过程很艰难,“他们对中国文化较为陌生,也不能特别客观地认识中国。然后我把自己小说的初稿拿给他们看,他们表现的十分感兴趣,有些人甚至决心要学汉语。”据此桑顿认为,文学能改变人们的思想,乃至触及世界观。

  对此,莫言表示,随着这种国际交往的增加,各国青年间的了解会更加深刻,“这其中有我们对西方的认识,亦有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作家议“如何认识并讲述中国”

  在稍后举行的论坛上,中美两国青年作家就“如何认识并讲述中国”的议题各抒己见。桑顿表示,中国是个大而复杂的国家,在讲述中国的时候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学的力量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充当有力媒介促进思想层面的沟通。”

  桑顿介绍,西方相关叙事传统有多种风格,不同时期各有不同,“创作的核心在于要写怎样的故事,重新发现我们的灵魂,作品才能够有生命;而非简单借用一些技术层面的叙事传统。”

  青年作家徐则臣则回忆了与国外友人的相处经历,厘定外国人与中国人视角的不同之处。徐则臣感慨的表示,我们在讲述中国的时候或经常沉溺于日常环境,未能站得更高一点来认识,因此可能会存在“当局者迷”的问题,“或许有一个‘他者’的身份,将能够更加确认自身的主体性。”

  诗人吕约则从诗歌、文学的角度谈到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无论叙述故事还是其他或许都要面对具体现实,“自己的心灵不要囿于成规俗见。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说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东西,这就是我理解的文学精神。”

Copyright © 2000-2017 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88544789 400-655-018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552号 京ICP证010539号 京ICP备09099088号-1